为振兴深圳足球,打造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足球发展水平,深圳市文体旅游局组织编制的《深圳市足球振兴行动计划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“计划”)12日起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,市民可在28日前反馈意见建议。根据计划,深圳要把足球俱乐部打造成深圳的城市名片。计划还要求,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要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,其中校园足球学校及足球项目特色学校加大学时比重。
每赛季补贴可达2500万
计划要求加大对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扶持,通过补贴主场场租、安保费用、电视转播费等方式对俱乐部发展予以扶持。同时,探索通过补贴俱乐部主场门票票价方式,为广大球迷提供免费门票或低价票,吸引更多球迷观赛,为足球发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。
对在深圳注册并冠“深圳”队名,参加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俱乐部,每赛季给予不超过2500万元的资助;对参加全国业余足球联赛的深圳俱乐部,每赛季给予不超过800万元的资助。对在深圳注册并冠“深圳”队名,参加国际职业足球联赛或中超联赛取得前三名成绩的俱乐部,给予不超过3000万元的奖励;参加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获得晋级的俱乐部,按赛事等级、规模、影响力、投入和名次,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的奖励。
计划要求,要把足球俱乐部打造成深圳的城市名片。力争到2018年深圳拥有中超、中甲和中乙球队,到2020年,各职业球队均保持同级别联赛中上游水平。要参与申办2023年亚足联亚洲杯,探索组织举办国际友城足球赛,扩大深圳影响力和知名度。
奖励输送青少年人才
计划还指出,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要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,其中校园足球学校及足球项目特色学校加大学时比重。到2020年,全市50%的中小学校参与校园足球计划,青少年注册球员总数达到1万人,全市300所中小学达到市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标准,全市1/3的中小学开展每周不少于1个小时以足球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活动(含教学课)。
计划要求,积极通过比赛选拔和发现优秀学员,建立6级(7至12岁)青少年足球训练营(每个年龄段100人)。并畅通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和输送通道,通过市少儿足球锦标赛、市运会足球比赛、“市长杯”业余足球联赛和青少年足球训练营,选拔优秀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输送市级青少年梯队,畅通优秀苗子从校园足球到职业足球的成长通道,积极为优秀苗子向职业化发展创造条件、提供便利。鼓励足球俱乐部、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选派职业球员、青少年球员到足球发达国家接受培训,制定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输送奖励方案,调动基层培训单位和教练员的积极性。
计划还要求制定足球专业教师引进和培训计划,开辟绿色通道,吸引退役足球运动员到中小学任教。到2020年,每所校园足球参赛学校均应配备1名以上足球专业体育教师。并探索与国际足球学校合作设立足球培训机构,规划建设足球专业学院和学校。
建150个简易足球场
计划指出,要扩大足球场地供给,探索采用公建民营、民办公助、委托管理、PPP等多种方式建设足球场地设施。利用市政公园或社区体育公园内的闲置地和边缘地块建设足球场地,到2020年建成150个简易足球场。推动学校足球场在课外时间低价或免费向社会开放,方便基层群众就近参与足球活动。
同时,计划要求壮大足球产业。发挥体育发展专项资金作用,大力发展足球制品、运动服装、器材设施、纪念品的研发设计、生产制造和销售推广,打造若干龙头企业和国际品牌。加快发展足球服务业,大力开拓足球场馆运营、竞赛表演、足球培训、足球中介代理机构等服务市场,完善足球产业链。加快足球与旅游业、建筑业、文化创意、餐饮酒店、健康养生等行业的融合发展,催生足球运动新业态。并推动互联网技术与足球产业深度融合,重点引入移动互联网、电子商务、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业态,促进足球产业多点创新。
羊城晚报讯记者王俊
转载请保留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uexw.com/a/20160614/26885.htm
扫描上面二维码,分享到朋友圈!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